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推动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7月3日,莆田学院“闻闽韵流芳,探世遗之城”刺桐实践队前往福建省泉州市开展暑期“三下乡”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专题实践活动。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泉州天后宫合影。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供图
当天,实践队员们前往泉州中山南路水门巷,拜访首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曹淑贞老师,并欣赏富有“天上下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之美誉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泉州花灯。曹淑贞老师声情并茂地向实践队员们讲述了泉州花灯的历史起源及发展历程,随后,在曹淑贞老师的指导下,实践队员们学习了花灯的制作,近距离感受到了泉州花灯的魅力。
图为曹淑贞老师指导实践队员们制作花灯。俞炜圣 摄
图为曹淑贞老师与实践队员们合影。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供图
次日下午,刺桐实践队来到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实地考察,通过实践队队员的观察和宣讲团工作人员的讲解,近距离感受泉州海外交通史曾经的繁华和中国历经千余年的海洋文化。走进博物馆,实践队员们漫游在丰富的海洋交通历史中,馆内展品生动的勾勒出海上贸易和航海技术的发展历史,让实践队员们感受到海洋文明的博大和深厚。
图为实践队员们参观海交馆。俞炜圣 摄
图为海交馆展品。刘雅婷 摄
图为实践队员们在海交馆内合影。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供图
7月5日,刺桐实践队到达位于侨乡体育中心内的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实践队员们被大厅中的神奇构造所吸引,那是一个个充满中国风的红色方块字,从妈祖信俗到姑嫂塔传说,从福船制作到书面裱褙,一件件非遗都在此留下了它们的姓名。
参观完非遗馆,实践队员张心怡说道:“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心生敬佩!正是一代代泉州人民的坚守,共同打造出这座古老而又美丽的城市,让泉州成为波澜壮阔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图为非遗博物馆大厅。刘雅婷 摄
图为非遗博物馆展品——剪纸。刘雅婷 摄
图为实践队员们参观非遗博物馆。俞炜圣 摄
“知行合一,行知相辅”。本次实践活动,莆田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刺桐实践队的队员们深入泉州地区,对多个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进行研究,更近距离地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为非遗保护与传承贡献了新的智慧和见解。接下来,刺桐实践队队员们将带着丰富的学识和心得回归校园,分享自己的心得感悟,为传承和弘扬非遗文化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据悉,本次活动也是我院扎实推进“存正心、守正道、养正气”主题文明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深化拓展新风正气福建“名片”。
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徐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