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落细国家资助政策,深化资助育人活动,以走访体验、素质拓展、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受助学生学党史感党恩,传承红色精神励志奋进,有担当,推进资助工作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1月18日至20日,基础教育学院“梦韵我莆返家乡实践队”在指导老师蔡敏莉的带领下走进莆田多个红色基地,开展“红色百丈学党史,资助育人暖人心”寒假三下乡活动。在充分感受家乡变化,铭记党奋斗历程的过程中,增强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
实践队于18日上午到达闽中第一个中共支部旧址哲理钟楼,集中学习闽中红色教育知识,了解党员陈国柱在中共中央委派下于莆田建立党组织的工作过程,挖掘梳理红色文化。在走访哲理钟楼参观期间,队员们与一位党员干部进行了交谈,他向队员们介绍了哲理钟楼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并表示如今的哲理钟楼不仅是一处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壮阔世纪征程的红色坐标,其悠扬的哲理钟声更是象征着广大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经过一天的考察,队员们对闽中红色知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翌日,实践队队员来到坐落在市区中心文献路的古谯楼,了解古谯楼如今的现状。在与工作人员的交谈中,队员们得知,古谯楼在2021年9月初对内部进行了重新装修,修缮了门窗,同时设置了水吧、借阅区、阅读区及演绎区等便民服务区域,成为莆阳书房,为周边的居民提供便捷的生活服务。实践队队员纷纷认为,这是“千年等待,盛世绽放”。随后,实践队走上街头,与附近居民进行沟通交流,宣传国家资助政策,用实际行动帮助群众了解资助政策对人民日常生活的帮助。
第三日,实践队前往陈展如故居,继续开展红色学习之旅。在上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陈展如医师及其故居享誉全莆。在与陈展如后人交流的过程中,队员们详细地了解了陈展如创办展如医院、组织战地医院及战地救护队、积极抗日、最终牺牲在抗日第一线的光荣事迹。在学习完后,队员们纷纷表示“陈展如先生的生命定格在抗日的战火中,但他的精神不会消逝,我们会永远将他牢记于心”。
活动最后,实践队召开了一次心得交流会。在交流会上,林愉同学表示:她在此次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党奋斗过程的艰苦,并且增强服务人民、回报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认识到我们作为青年学生应传承红色精神,励志奋进有担当,推进资助工作由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的重任。至此,本次三下乡活动圆满结束。
在本次的三下乡学习活动中,莆田学院基础教育学院实践队的全体成员们在参观和践行中发现身边的红色足迹与故事,做到新时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文稿、图片:梦韵我莆返家乡实践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