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院新闻网讯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仲夏时节,粽叶飘香,雄黄酒浓——正是端午来。端午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为赓续中华文脉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6月22日,恰逢五月五,一场由莆田学院护理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非遗润童心” 社会实践队与莆仙印象文化共同开展的,以莆仙端午佳节为点,传承非遗文化为线,践行美育、厚植文化自信为面的“莆仙端午,狮出有名”活动于莆田市博物馆成功举行。
活动的帷幕在20名稚嫩面庞的小朋友参与下有序展开。以“射五毒”预热开场,预示着防害防病。“射”,弓箭射打,“五毒”,代表蜈蚣、毒蛇、蝎子、壁虎、蟾蜍五种毒物,射打五毒,使其不能横行,是一种辟邪遗俗。小朋友们在拉弓,瞄准,射击的过程中,近距离感受着莆仙端午风俗的美韵。
“弄龙弄狮”的俗谚广传于莆仙,舞狮作为莆仙的一种非遗传承,是端午必不可少的一环。以“醒狮点睛”为始,小朋友们执笔为狮子“点睛”,象征给予狮子生命:一点天庭:福星高照,国泰民安;二点眼睛:眼观六路,鹏程万里;三点口利:笑口常开,大吉大利。紧凑而来的是“狮子采青”环节的展示,舞狮者随着鼓乐节奏,淋漓尽致地模仿出狮子在“采青”过程中出现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种神态。舞毕,主持人邀请了在场的小朋友们上台学习狮子的“喜”态的动作要领。在此环节里,舞狮者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给小朋友们展现舞狮的独特魅力。
再到“莆仙话”小课堂环节,小朋友们一字一句跟着主持人念着“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爬龙船”莆仙五日节的童谣,朗朗上口的童谣和简单易学的莆仙词语,很快便有收获。接着,采用让小朋友亲自动手彩绘印有莆仙话拼音标注的词语的方式,来深化小朋友们对莆仙话的印象。一步步的引导、教学,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是对莆仙非遗文化代代相承的深邃思考,推动莆仙文化“活起来”重要力量。
(图为实践队成员指导现场孩子彩绘)
到此,活动迎来尾声,通过彩绘评比,分别为每一位参与活动的小朋友颁发了印有莆仙特色文化的纪念杯,为莆仙非遗文化的传播添砖加瓦。一年一期许的粽叶飘香时节,"郁郁乎文哉"的盛大气象铺展在中华大地,本次活动的举办不仅是享受了莆仙端午的风俗之味,观赏到莆仙的舞狮这一项非遗文化的精彩绝伦,更是感叹于莆仙风韵的源远流长。不负韶华、矢志奋斗,在新的时代,结合美育实践,夯实莆仙非遗文化自信之基,是莆仙人民的共同使命,是对实现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努力贡献!
(图为活动现场合影留念)
(通讯员 护理学院 颜素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