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兴山男 1974年出生祖籍吉林,2019年毕业于 上海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全日制),雕塑研究方向、 现就职于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雕塑教研室主任、 讲师,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雕塑 专业委员会委员、高校美术家协会会员
一、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近代公共雕塑研究,雕塑造型实践与理论研究
二、主要学术发表
[1]2007 年作品《2007 运动的过程》《金色征程》发表于‘中国艺术博览’第 2
辑 (第一作者。
[2]2007 年作品《行进的过程》入选上海大学研究生优秀作品展“指间芭蕾美术 大展”。
[3]2008 年论文《浅析“六觉式观察方法”在雕塑教学中的运用》获“中国教育 教学研究会”主办中国教科论文评比一等奖。
[4]2008 年论文《浅析宋代佛像‘加楠’‘加叶’的雕塑语言》发表于“艺术探 索” (艺术类核心期刊 ) 2008 年第四期 (第一作者) 。
[5]2008 年作品《跨向世界》入选‘上海体育美展’并发表于《上海美术》2008 年第三期(国家级刊物) (第一作者) 。
[6]2008 年作品《崛起》入选“第七届全国高校美术作品展”并入编《2008 全国 高校美术作品年鉴》国家级刊物 (第一作者) 。
[7]2008 年论文《城市雕塑的审美》获上海研究生学术论坛最高奖“学术之星大 奖”并入编论坛文集 (第一作者) 。
[8]2008 年论文《城市雕塑与建筑的关系》发表于“上海工艺美术”12 月第六期 “艺术类核心期刊” (第一作者) 。
[9]2016 年论文《绝技的传承和革新》2016 参加“上海大学博士后论坛”并发表 论文集。 (第一作者)
[10]2017 年论文《形态渐变----浅析中国现代城市的发展》发表于“创意设计源” 首刊。
(设计类核心期刊) (第一作者)
[11]2017 年主持“现代材料的雕塑造型语言研究课题” (上海大学课题)
[12]2018 年论文《浅析外滩公共艺术的演变研究》发表于“公共艺术杂志”上 海 (公共艺术核心期刊) (第一作者)
[13]2018 年论文《雕塑模型复制技术的革新——上海自然博物馆模型复制研究》 发表于“北方美术”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第一作者)
[14]2021 年作品《山的表情》参加“艺术荐.第二届当代艺术交流展”获优秀作
品奖
[15]2021 年论文《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建设思考》入选“传承与创新——2021 全 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论文全集
三、主要工程实践
[1]2012 年上海世博会工程“世博源一期”整体规划设计师 (首席)
[2]2010 年担任上海自然博物馆大型工程“马门溪龙”总设计,并发表论文《复 制技术的革新----上海自然博物馆》与 35 届世界博物馆论坛。
[3]2018 年上海大学主雕《钱伟长像》高 4 米、材质铸铜 2018 年(导师合作)
四、教学情况
1、课程建设
[1]2020 年《泥塑基础》、《技术材料设计与加工》收录超星全国教学示范平台 “艺术学示范课程”。
[2]2021 年《泥塑造像》、《泥塑人体》再次收录超星全国教学示范平台“艺术 学示范课程”。
[3]2020 年指导学生获得“首届全国大学生国防军工创意大赛”二等奖。
2、教改项目
2020 年莆田学院校级课题《在线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践行机制探索 与实践 》课题号 JG202003
3、纵向课题
2020 年“上海外滩近代公共雕塑研究”莆田学院校级课题,课题号 2019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