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2级学生赴双福村、洋尾村开展“乡村振兴下的景观设计”艺术考察活动

发布时间:2025-04-15 浏览量: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深化环境设计专业与乡村实践的融合,4月11日,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22级学生在学业导师林欣的带领下走进莆田市荔城区双福村与涵江区洋尾村,围绕“乡村振兴下的景观设计”主题开展艺术考察活动。此次活动聚焦传统村落文化、生态景观活化及设计创新路径等方面,通过田野调查、现场测绘与村民访谈,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专业思考。

双福村:解码古厝文化与生态共生的设计密码双福村以独特的回族文化底蕴和成片明清古厝群成为考察的焦点。在村委工作人员引导下,师生们深入考察村落空间布局、水系脉络及传统建筑保护现状。林欣老师结合现场案例进行解析,她指出:“双福村的‘荔枝林+古厝'模式是生态人文融合的活态样本,如何在保留历史肌理的同时植入现代功能,是景观设计的核心挑战。”学生们分组开展测绘记录与影像采集,并与村民交流公共空间使用痛点,收集景观改造的实际需求。

洋尾村:探寻科举文化的现代景观表达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洋尾村保存了完整的科举文化遗存、李氏宗祠群及白塘湖自然景观,为设计研究提供了丰富素材。师生们围绕“历史符号转译’展开讨论,实地分析古牌坊雕刻、宗祠楹联纹样及水系走向,探讨乡土材料创新应用、文化地标节点设计等问题。学生张江涛在考察笔记中写道:“洋尾村的石板路与荷塘形成天然叙事轴线,我们计划用‘轻介入'手法强化文化体验动线,让游客在行走中感知历史。”

此次考察打破了传统课堂边界,将教学设计嵌入真实乡村场景。林欣老师带领学生们在古榕树下现场授课,结合双福村废弃院落探讨“微更新”策略;于洋尾村白塘湖畔解析景观视线与空间节奏的关联性。村民们也主动参与讨论,提出“希望保留老井记忆”、“增设休憩廊架”等建议,为设计注入民生视角。考察过程中,学生们还采集了古建筑构件纹样、本土植物种类及地形水文数据,为后续方案的优化提供依据。

学生们计划以双福村“荔枝林公共空间活化”、洋尾村“科举文化长廊”为切入点,在保护村落原真性的前提下,提出兼具文化传承与功能焕新的设计方案。林欣老师表示:乡村振兴需要“慢设计”思维,我们将持续跟踪两村发展需求,推动设计从图纸走向落地。


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3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路1133号   电话:2696446    书记信箱 | 院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