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黔东南艺术采风:探寻非遗瑰宝 汲取民族艺术灵感

发布时间:2025-04-07 浏览量:


春意盎然的三月,工艺美术学院 2022 级美术学专业油画班、综合绘画班在班主任陈海威老师、王艺敏老师的带领下,于 2025年3月24日至31日走进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了一场以“非遗传承与民族艺术”为主题的深度采风活动。本次采风考察通过实地走访、民俗体验与艺术交流,深入挖掘黔东南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为艺术创作积累丰富素材。  

第一站:凯里民俗风情园·绣里淘集市

采风首站来到凯里民俗风情园的“绣里淘”集市,这里汇聚了黔东南非遗手工艺的精粹。同学们近距离观摩苗族刺绣、银饰锻造、蜡染技艺及陶器制作,并与非遗传承人深入交流。苗绣的繁复纹样、银饰的錾刻工艺以及古朴的陶艺手法,展现了传统手工艺的匠心独运,为大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灵感。

第二站:下司古镇·清水江畔的百年商埠

在两位班主任的带领下,同学们探访了被誉为“小上海”的下司古镇。这座清水江畔的百年商埠,融合了徽派建筑与苗侗风情。同学们参观了阳明书院、下司码头,漫步青石板街,古镇的多元文化交融,为同学们的艺术创作增添了历史的沉淀。

第三站:丹寨万达小镇·非遗与文旅的完美结合

在丹寨万达小镇,同学们深入体验了非遗与文旅的创新融合。小镇以苗族、侗族文化为基调,汇集了古法造纸、苗族蜡染、锦鸡舞等非遗项目。在这里同学们参与了蜡染DIY,学习传统非遗技艺,感受非遗的魅力,为大家的创作提供了更多的灵感源泉。

第四站:朗德苗寨·十二道拦门酒与歌舞盛宴

走进“露天民俗博物馆”朗德苗寨,同学们体验了苗族最高迎宾礼仪——十二道拦门酒。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以悠扬的飞歌、醇香的米酒迎接来宾,随后在芦笙场观赏了原生态的铜鼓舞、锦鸡舞等表演。欢快的节奏、绚丽的服饰与古朴的村寨相映成趣,成为大家镜头与画笔下的生动素材。

第五站:西江千户苗寨·万家灯火的视觉震撼

夜幕降临,同学们抵达全球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西江千户苗寨。层层叠叠的吊脚楼群与璀璨灯火构成壮丽画卷,大家通过摄影、速写等方式记录这一人文奇观。次日,团队深入苗家院落,体验打糍粑、制作酸汤鱼,并采访当地绣娘,探寻苗族服饰背后的文化密码。

第六站:岜沙苗寨·最后的“枪手部落”

在从江县岜沙苗寨,同学们见证了苗族分支岜沙人的独特习俗。岜沙男子持火枪、留“户棍”发髻的装束令人称奇,迎宾仪式上的镰刀剃头、鸣枪迎客、古树祭祀等古老习俗,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同学们纷纷用影像与绘画记录了这一原始粗犷的狩猎文化。

第七站:肇兴侗寨·鼓楼与侗族大歌的天籁

最后,团队来到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肇兴侗寨。五座标志性鼓楼与风雨桥构成侗族建筑艺术的典范,而夜晚的侗族大歌表演更将采风推向高潮。无指挥、无伴奏的多声部合唱如清泉流淌,同学们纷纷感叹:“这是最纯粹的声音遗产,是值得用艺术永恒记录的文化瑰宝。”  

此次黔东南采风让同学们走出课堂,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通过体验蜡染、苗绣等传统工艺,参与民俗活动,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的真谛。作为美术专业学生们,这次考察不仅丰富了创作素材,更意识到传承与创新的责任。同学们纷纷表示未来将以画笔记录民族文化,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探索艺术的新表达,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 版权所有CopyRight 2013   地址: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路1133号   电话:2696446    书记信箱 | 院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