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师范)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21版)
(专业代码:130401)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莆田、面向福建,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教育情怀深厚、师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掌握教师教育和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综合育人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能胜任中学美术教学、研究等工作,成为本校或本区域美术教学骨干教师。
目标内涵(毕业5年后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
1.信念坚定、爱岗敬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教育法律法规,热爱中学美术教育事业,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彰显师德品质,展现良好教育情怀。
2.知识全面、胜任教学:具备系统、全面的美术学科专业素养,能够综合运用美术学科知识、教育教学技能、现代教育技术,及其相关学科知识开展美术教学,有效指导学生美术学习与素质发展,通过教学研究解决美术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3.知行合一、善于育人:掌握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具备较强的班级组织、建设、管理能力和综合育人能力,能够将学科育人、管理育人与合作育人有机结合,善于运用美术学科知识开展综合育人活动。深入体察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组织和开展艺术团活动、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等主题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有效的综合育人。
4.思维创新,持续发展:具备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意识,能够紧跟新时代教育教学发展需求,关注国内外美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具备一定的自我反思和沟通合作能力,实现专业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毕业要求
通过四年的专业学习,毕业生须达到以下以其所具备的“一践行三学会”紧密相关的毕业要求。
(一)践行师德
毕业要求1.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增强立德树人意识,初步学会在中学美术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基本任务;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具体要求如下:
1.1【理想信念】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基本理论,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1.2【师德操守】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认真履行教师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恪守教师教育法规,以立德树人为己任,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
具有从教意愿,对教师职业和工作有正确的理解;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对投身教育教学工作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艺术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职业观,对学生有爱心、责任心,愿做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具体要求如下:
2.1【职业认同】热爱美术教师职业,认同美术学科的社会价值及社会意义;了解中学美术教师的职业特征,认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理念,领会中学美术教育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树立爱岗敬业精神,形成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
2.2【教师观念】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和审美能力,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及阶段性发展特征,保护学生的天性,关注学生成长,为学生身心健康和人生发展提供指导与帮助,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二)学会教学
毕业要求3.学科素养
系统掌握美术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美术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美术学科发展历史和前沿。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理解美术学科与社会实践联系的重要性,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学科教学问题。具体要求如下:
3.1【专业技能】熟悉美术专业的工具材料,习得美术专业的基本技能,培养良好、健康的审美素养。
3.2【基础知识】系统掌握美术学科基本知识、基础理论以及相关学科基础知识,了解美术的发展历史、当代动态及前景。了解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逻辑关联,理解美术学科所蕴含的人文精神。
3.3【学科应用】理解美术学科知识体系,掌握不同美术门类的基本创作方法,形成正确的学科观。了解美术学科与社会实践及相关交叉学科的联系,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能综合运用美术学科知识和分析解决中学美术教学问题。
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能依据中学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运用美术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和教学技能,并具有初步的教学和教学研究能力。具体要求如下:
4.1【教育基础】了解美术学科认知特点,掌握中学美术新课程课标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具有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识。
4.2【教学技能】掌握普通话、书写技能、美术技法示范等能力,具有一定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依据中学美术课程标准,运用美术学科知识和信息技术等课程资源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和学业评价,通过独立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4.3【教学研究】掌握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改革研究能力,能够针对当前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展开调查研究,获得解决问题或改进教学的方案,具备形成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三)学会育人
毕业要求5.班级指导
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掌握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展开班级集体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等常规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5.1【德育理念】充分认识德育教育的教育作用,理解德育在中学教育中的重要性,树立德育为先教育理念,了解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以及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征,能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德育工作。
5.2【班级管理】基本掌握班集体建设、班级教育活动的组织方法;掌握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的方法,能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了解中学生身体、情感发展的特性和差异性,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担任或协助班主任工作,运用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方法和青春期心理辅导技能,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毕业要求6.综合育人
树立教书与育人相统一的综合育人理念。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美术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美术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学会组织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具体要求如下:
6.1【育人理念】具有育人为本理念,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特点;了解中学生思想品德培育、人格塑造、行为习惯养成的过程与方法。
6.2【学科育人】理解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将美术学科充分融入学校文化和校园活动中,实现以美育人;初步掌握美术课程育人方法和策略,强化美术学科的情感价值,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及个性发展。
(四)学会发展
毕业要求7.学会反思
具有终身学习和美术专业发展的意识。了解国内、外美术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制定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专业教育和实践教学中,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养成反思习惯。具体要求如下:
7.1【发展认知】了解美术学专业发展核心内容、发展阶段与路径方法,形成专业发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把握国内基础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前沿动态和国外中等美术教育发展趋势;指导师范生理性分析自我、明确发展目标重点、选择发展路径,制定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规划。
7.2【反思技能】学会基于质疑、求证、判断进行独立思考,初步掌握反思笔记、课堂观察、叙事分析和行动研究等反思方法与技能;能够在教育实践中,收集信息,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在教学反思体验中不断提升美术教学水平。
毕业要求8.沟通合作
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系统掌握团队协作学习知识与技能,掌握沟通协作能力,通过教学实践获得小组互助与合作学习体验。具体要求如下:
8.1【沟通技能】掌握基本沟通合作技能与方法,形成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小组互助与合作学习体验,乐于与学习伙伴分享交流实践经验。
8.2【共同学习】理解学习共同体在美术学习中的特点与价值,具备团队合作意识与协作精神,掌握团队协作的基本策略;能够在专业与教育实践中积极参加小组学习、专题研讨、团队互动、网络分享等协作学习活动,乐于与学习伙伴共同探讨解决问题。
三、学制学位与学分
(一)修业年限:四年
(二)学生毕业应达到总学分:178.5
(三)授予学位:学生在规定年限内,完成本专业的课程学习,达到学分要求和学校规定的其他毕业条件,方可毕业。取得毕业资格且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毕业生,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四、主干学科
美术学、教育学。
五、核心课程
(一)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美术概论、色彩学
(二)教师教育类课程:美术教材教法、教育学、心理学
(三)专业基础技能:书法(一)、书法(二)、民间美术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课内外实训、第二课堂、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艺术考察、毕业创作(论文)等。
七、课程结构比例表
课程类别 | 学分数 | 学分比例 | 总学时 | 授课学时 | 课外内实践学时 | 总学时比例 |
通识类课程 | 必修 | 36.5 | 20.45% | 670 | 600 | 68 | 23.57% |
选修 | 12 | 6.72% | 192 | 192 | 0 | 6.76% |
教师教育课 | 必修 | 16 | 8.97% | 240 | 192 | 48 | 8.44% |
选修 | 2 | 1.12% | 32 | 32 | 0 | 1.13% |
学科专业课 | 必修 | 56 | 31.37% | 1068 | 458 | 610 | 37.58% |
方向选修 | 24 | 13.45% | 512 | 176 | 336 | 18.02% |
专业任选 | 8 | 4.48% | 128 | 32 | 96 | 4.50% |
集中实践环节 | 必修 | 20 | 11.20% | / | / | / | / |
第二课堂 | 必修 | 4 | 2.24% | / | / | / | / |
合计 | 178.5 |
| 2842 | 1682 | 1158 |
|
创新创业学分小计 | 7 | 其中必修5学分,选修2学分 |
人文社会与科学素养课程学分 | 21.5 | 占总学分比例 | 12.04% |
学科专业课程学分 (含实训模块) | 96 | 占总学分比例 | 53.78% |
教师教育课程学分 (含教育实践) | 28 | 占总学分比例 | 15.69% |
注:实践环节学分占总学分百分比=(课内外实践学时/16+集中性实践教学学分+第二课堂学分4)/总学分=45.1%
八、集中实践性教学计划表
实践模块 | 序号 | 课程 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各学期周数分配表 | 备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军训与生产劳动模块 | 1 | 511300210 | 军训 | 1 | 2 |
|
|
|
|
|
|
|
|
2 | 511300410 | 生产劳动 | 1 | 按学期值周安排执行 |
|
实习教学 模块 | 1 | 511701010 | 教育见习 | 1 |
|
|
|
| 1 |
|
|
|
|
2 | 511701110 | 教育研习 | 1 |
|
|
|
|
| 1 |
|
|
|
3 | 510602080 | 教育实习 | 8 |
|
|
|
|
|
| 16 |
|
|
艺术实践模块 | 1 | 511700320 | 艺术考察 | 2 |
|
|
|
|
|
| 2 |
|
|
毕业综合训练模块 | 1 | 510600360 | 毕业创作 | 6 |
|
|
|
|
|
|
| 12 |
|
合计 | 20 | 2 |
|
|
| 1 | 1 | 18 | 12 |
|
九、教学时间总体安排表
学年 | 学期 | 课堂教学 | 集中性实践教学周数 | 军训 | 运 动 会 | 入学教育与毕业教育 | 机 动 周 | 学期 周数 | 备注 |
授课 周数 | 考试 周数 |
一 | 1 | 13 | 1.5 |
| 2 | 0.5 | 0.5 | 0.5 | 18 |
|
2 | 16 | 1.5 |
|
|
|
| 2.5 | 20 |
|
二 | 3 | 16 | 1.5 |
|
| 0.5 |
| 2 | 20 |
|
4 | 16 | 1.5 |
|
|
|
| 2.5 | 20 |
|
三 | 5 | 16 | 1.5 | 1 |
| 0.5 |
| 1 | 20 |
|
6 | 16 | 1.5 | 1 |
|
|
| 1.5 | 20 |
|
四 | 7 | 0 | 0 | 18 |
|
|
| 2 | 20 |
|
8 | 0 | 0 | 12 |
|
| 0 | 0 | 12 |
|
注:( )代表在寒暑假内开展的周数
十、毕业要求支撑培养目标的矩阵表
预期职业能力 毕业要求 | 预期职业能力1 | 预期职业能力2 | 预期职业能力3 | 预期职业能力4 |
毕业要求1 | √ |
|
|
|
毕业要求2 | √ |
| √ |
|
毕业要求3 |
| √ |
|
|
毕业要求4 |
| √ | √ | √ |
毕业要求5 | √ |
| √ |
|
毕业要求6 | √ | √ | √ |
|
毕业要求7 |
|
| √ | √ |
毕业要求8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