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修身,既是当代大学生的崇高使命,也是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既是社会对大学生的政治期待,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希望。为进一步加强廉洁教育,弘扬清廉文化理念,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文化氛围,今天为大家带来历史贤臣的廉洁小故事。从小故事中汲取廉政大智慧,树立廉洁诚信意识,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
晏婴:一裘愿着三十载
春秋齐景公时,齐国的宰相晏婴一生崇尚节俭。他平日粗茶淡饭,妻室只着布衣,从不奢望丝绸。晏婴自己有一狐裘,一直穿了三十年,别人讥笑他,他却泰然处之。齐景公称赞他勤政廉洁,赠送他千金之裘,并多次赏赐马车、豪宅,但是晏婴却坚持不接受,在齐国掀起一场节俭新风。

包拯:六十大寿拒收一切寿礼
相传,北宋包拯过六十大寿时,寿礼一律拒收,并命他儿子包贵和王朝站在衙门口拒礼。可谁知道,第一个送礼的就是当朝皇帝派来的太监。包拯对皇上送来的寿礼照样拒收。老太监便在红纸上写了一首诗:“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劳似魏征。今日皇上把礼送,拒礼门外理不通。”王朝把诗拿给包拯。包拯在原诗下边添了四句:“铁面无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劳为官分内事,拒礼为开廉洁风。”

于谦:两袖清风赠朝贵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送给朝贵,唯有于谦没接受。回来后,同僚问:“怎么没有带点土特产呀?”他笑着举起两袖风趣地说“带有清风!〞两袖清风的成语从此便流传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