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日上午,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联合组建“艺谱中国梦,砼绘振兴情”社会实践队,一同前往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进行为期三日的乡村振兴“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一行人走进大洋乡,通过参加一场红色教育活动、举办一场红色文艺汇演、进行一次非遗文化进校园、开展一场美育支教活动、组织一次乡村墙绘等活动,为大洋乡注入了一股新的生机与活力,让红色文化得以传承,让艺术之花在乡村绽放,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参加一场红色教育活动
7月1日上午,师生们怀着激动的心情前往大洋乡闽中支队司令部纪念园进行参观。纪念园内建有陈列馆、革命史诗碑园、纪念亭等建筑,全面展示了闽中地下党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历程和英雄事迹。大家聆听了讲解员的生动讲述,感受着那段峥嵘岁月的艰难与伟大。在陈列馆中,师生们通过丰富的展品、照片、文献资料等,深入了解了闽中地下党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他们为建立独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顽强抗争、默默奋斗。这次红色教育活动为师生们提供了深刻的思想教育和文化熏陶,引导他们更好地传承红色精神,牢记历史,奋发图强。

举办一场红色文艺汇演
7月1日下午,师生们还共同参加了大洋乡党委、政府举行的2023年“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暨庆“七一”文艺汇演活动。活动中,莆田学院音乐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为群众献上一场精彩纷呈的文艺汇演。
《百年史赞》和《不忘初心》等舞曲的激昂嘹亮,点燃了现场气氛,动感的旋律和欢快的节奏,彰显了年轻一代对美好未来的豪情壮志。情景剧《国际歌》生动的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壮丽画卷,观众们在表演中感受到了国家的巨大变化和进步,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最后,整个汇演在大家齐声高唱《领航》的嘹亮歌声中圆满结束。精彩的汇演展示了奋进新时代、建功新征程的使命担当,展现了青春热血与爱国之情的融合,传递了正能量和希望,将大洋乡群众和莆田学院师生在思想上更加紧密团结起来,为实现共同的梦想和目标一起努力,为祖国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进行一次非遗文化进校园
7月2日上午,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师生们前往大洋学校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他们向大洋乡的孩子们科普非遗项目莆田传统文化宋元南戏活化石——莆仙戏的脸谱艺术,并带孩子们进行莆仙戏脸谱绘画创作。志愿者们教授孩子们绘制不同脸谱的技巧,引导他们在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下午,实践队再次前往支教地点,为孩子们介绍非遗文化中的色彩魔法——扎染艺术。志愿者们先向孩子们介绍了扎染艺术的历史背景和传统技巧,解释了扎染的基本原理以及常见的染料和工具,并展示了一些传统的扎染作品,让孩子们对这门艺术形式进行初步了解。


随后,两位同学与孩子们一起进行扎染体验活动。在整个体验过程中,志愿者们耐心指导孩子们如何控制染料的量和位置,如何运用各种工具来实现不同效果,鼓励孩子们发挥创造力,尝试新的图案和组合。让孩子们亲身感受到非遗文化扎染艺术的神奇,触摸到色彩和纹理的变幻,体验到艺术创作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

开展一场美育支教活动
7月3日上午,工艺美术学院与土木工程学院的学生们继续前往支教地点,带领孩子们学习美术知识和绘画卡通画。志愿者们提供了绘画用具和素材,传授一些美术绘画知识和技巧,并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创作独特的卡通形象,与他们一起领略绘画的乐趣,培养孩子们对于美术的兴趣。孩子们也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世界中,尽情发挥想象力,展现个性和创意。


组织一次乡村墙绘
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们不仅参与了红色教育和文化艺术活动,还积极深入了解当地的自然风光、文明乡风、乡村振兴以及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借助自身的专业知识和创造力,在大洋乡车口村科技小院留下了美丽的墙绘,为整个乡村注入了艺术的气息。志愿者们通过精心构思、巧妙运用色彩、线条等元素,创作出富有艺术性和表现力的墙绘作品。墙绘的内容既展现了大洋乡的自然风光、乡风文明,也表达了对乡村振兴和美好生活的祝愿和向往,用艺术的点亮了乡村。


此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也为促进红色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新的力量,同学们纷纷表示将继续努力参与到推动乡村振兴的行动中,共建美丽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