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下午3点,工艺美术学院特邀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罗礼平先生,开展《延绵与超越——汉字的多维形态及表现》北楼专家讲坛,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詹伟锋主持。

(图为詹伟锋院长主持演讲图)
伴随着热烈的掌声,罗礼平教授开始本次讲座。罗礼平教授先从汉字的起源,谈到汉字文化与汉字艺术的特殊作用。通过汉字的适应性、形象性、通古性和恒久性等多种性质,阐述了世界文化对于中国汉字文化的认同,他指出“汉字代表着东方文化,是极具魅力的”。紧接着,罗礼平教授从传播学、艺术学、民俗学三个角度全面梳理汉字。其中,汉字的造字法——六书,在汉字传播中起到重要的意义,汉字与民族审美机缘性的碰撞和交融繁衍出艺术价值极高、具有独立审美范畴的书法、篆刻艺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汉字形体的演变由象形趋向符号、繁复趋向简约,至今仍保持“视而可识,察而见义”的形象性特征,介体越来越丰富,汉字的传播也越来越方便和快捷。

(图为罗礼平教授讲座过程图 )
随后罗礼平教授通过赏析海内外成功的中国艺术家、设计师的作品,总结靳埭强 、徐冰、 黄永砯等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的设计作品都非常重视对包括汉字文化和书法艺术在内的本土文化资源的挖掘,从中吸取营养,融合进现代艺术及设计理念之中,为寻求当代艺术与设计的本土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发展之道,他们在实践中作了很多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实验。罗礼平教授说道:“建构一种现代理论的出发点,既不仅仅是'中国的’,也不应仅仅是'西方的’,而应该是'现代的 。”

(图为罗礼平教授讲座现场图 )
在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积极提问,工艺美术学院美术学系的同学们提出“如何做出一副有共鸣的书法画”“该如何进行花鸟画的创造”等问题。罗礼平教授结合自身经验做出了详细的解答。他表明,拥有一定的基本功、适当的技巧和创造性 ,情感注入的长期不断学习, 一定会达到感动人的境界,呈现的作品也必然拥有时代的生活气息。

(图为同学提问图 )
最后,詹伟锋院长总结:“罗礼平教授通过讲述汉字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以汉字传承与创新发展脉络开篇,结合艺术学、传播学的宏观角度,通过分析、挖掘潜藏于艺术审美与信息传播功能背后的思维与方法,通过大量案例,为探索研究汉字创新与实践提供理论依据。罗教授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我建议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

(图为罗礼平教授与院长、老师合影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