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莆田学院“布谷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来到泉州泉港区的福船基地,通过参观福船的模型,了解其发展历史,共同探寻与品味福船中的“福”味所在,感受新春佳节节日氛围。

图为志愿者们正在参观福船基地。
福船制造技艺自明洪武年间随黄氏入闽传入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峰尾镇以来,世代相传。福船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船型之一,以其底部结构呈尖形、小方头宽尾肥大而方正和七星伴月“保寿孔”、水密舱装置、铁钉钉合和桐油灰塞缝以及“十二生肖”暗示标记等独特技艺,而别于其它船型。
走进福船基地,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千年前“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景象。一艘艘仿古福船停泊在港湾,高大的桅杆、精美的雕刻,无不诉说着古代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志愿者们驻足观赏,拍照留念,通过基地内对福船的文字介绍深入了解这一非遗手工技艺的传承历史,感受“福”字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与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


图为志愿者们近距离观察福船。
据了解,此次实践活动由莆田学院管理学院团委、莆田学院管理学院关工委、莆田学院管理学院第五党支部、莆田学院“红色驿站”辅导员工作室、莆田学院管理学院“布谷鸟”青年志愿服务队联合开展,旨在通过福船基地参观方式,让同学们全方位、深层次地领略福船文化的精髓,深切感悟八闽文化,感受非遗魅力在同学们心中开出绚丽的花朵,为“福”文化的传承融入青春力量。

图为参观结束后莆田学院“布谷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合影留念。
管理学院采编部 何欣宜
2025年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