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管理学院“布谷鸟”青年志愿宣讲团在儿童剧场组织举办了一场以沂蒙精神为主题的话剧表演。此次表演以“沂蒙火线桥”为核心内容,生动展现了沂蒙人民在战争年代的英勇事迹与伟大精神。管理学院学子积极参加。




图为沂蒙精神话剧表演活动现场。
话剧背景设定于 1947 年 5 月 12 日的沂南县马牧池村,面对解放军作战的紧急架桥任务,村里妇女干部们挺身而出。她们在资源匮乏、时间紧迫且男人均上前线的艰难处境下,积极商讨方案,利用门板、树木等有限资源,克服重重困难,最终用身体架起一座通往胜利的火线桥。表演中,演员们生动诠释了沂蒙妇女们的坚毅与奉献,深刻体现了“最后一粒米做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的沂蒙精神内涵。



图为话剧表演现场。
此外,话剧还呈现了“沂蒙母亲”王换于与现代青年的时空对话。通过时空对话的表演形式,讲述了王换于战争年代救助儿童与伤者的经历,以及支撑其坚持下来的信念,并就现代社会面临的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问题提出了大家要心往一处想、为人民服务、团结协作等建议。沂蒙精神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学生,现场不时响起出热烈的掌声。


图为“跨越时空的对话”表演现场。
此次话剧表演不仅重现了沂蒙精神的光辉历史,也为当代青年与历史英雄搭建起对话桥梁,让观众深刻领悟到沂蒙精神在不同时代的重要意义与价值。参与活动的学生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沂蒙精神在党的精神谱系中的重要性,也更加坚定了自己传承和践行这一伟大精神的决心。
管理学院采编部 陈雅恬
2024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