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用心读课标,专业读教材,智慧读学生,让学生敢于思考,乐于思考,在数学思考中体验数学学习价值。”市小学数学陈秀娟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市实验小学副校长陈秀娟在培训会上表示,数学对很多学生而言,是一门相对枯燥单调的学科。为激活学生数学思维,陈秀娟提出“趣疑数学”教学主张,通过创设真实有效的教学情境,把数学知识生活化,由趣激疑,释疑得趣,相得益彰,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在学生眼中,陈秀娟就像一个魔法师,总能变出不同的教学情境,给数学课堂带来欢声笑语。“一节只列公式、背口诀的数学课,一定是枯燥乏味的,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陈秀娟告诉记者,小学数学并不是纯粹的科学数学,它还具有经验数学和生活数学的性质。所以,她的“趣疑数学”课堂教学大力倡导“四让法则”:把握教学目标,让学生学有方向;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学有兴趣;营造讨论氛围,让学生学有创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有所用。
“将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能够快速激活数学思维的火花,让同学们尽快融入情境,沉浸式参与课堂。”陈秀娟介绍,在讲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她就别出心裁把玩套圈游戏作为情境导入,有效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从中捕捉数学信息并提炼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同时,陈秀娟在教学中也注重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抓住知识的本质,带领学生品尝数学的乐趣。
“陈老师的课堂总能让枯燥的数字与有趣的知识相互碰撞,产生出不一样的火花,使每一个数学知识点、每个阿拉伯数字充满魅力。”学生吴铮铮说道。
为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每教完一单元的知识,陈秀娟会让学生动手绘制思维导图,将本单元知识点进行梳理与串联,让整个单元的知识体系、脉络更加清晰。
科学的教学方法成就了不平凡的课堂,也让陈秀娟成长为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新时代教学名师培养对象、省学科教学带头人。当前,陈秀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出版的数学专著《小学数学学科素养与课堂教学》已经被福建教育出版社第三次印刷。其工作室成员在莆田市教师技能大赛、数学优质课、基础教育精品课评选中多次获奖,共撰写CN论文30多篇,主持参与省市级数学课题10多项,工作室多名成员成长为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此外,陈秀娟还充分发挥名师专业和资源优势,将“趣疑数学”辐射至成员、挂钩帮扶校及教研片区和市外学校,工作室成员共开设近300节示范课及讲座,有效带动6所挂钩学校和3个教研片区教学教研质量双提升。
“工作室将继续以‘趣疑数学’为研究方向,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学生的视角去研读教材,力求通过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数学课堂。”陈秀娟说。
(基础教育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