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网站首页  丨   新闻动态  丨   学习教育  丨   评论  丨   整改落实  丨   先进典型  丨   心得交流  丨   学习资料  丨   学校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10月11日:《湄洲日报》报道莆田学院学生曾继煌实现人生“二次受阅”的梦想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0-12】 【作者:/来源: 】

 



 

受阅一次,一生荣耀。莆田学院有一名学子,在大学时期,2次接受国家和人民检阅,这是何等荣光?他就是该校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大四学生曾继煌。

10月7日下午5点,圆满完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阅兵任务的曾继煌载誉返校,与师生分享荣耀,讲述其参加阅兵的经过及感受,并表示要把阅兵精神带入今后的学习中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努力奋斗,让青春圆满。

1996年1月出生的曾继煌来自漳州。2014年考入莆田学院,并于当年响应国家号召,入伍当兵。他入伍不到一年,就被选上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成为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的一名受阅队员,并被方队评为“训练标兵”。今年10月1日,作为退役军人的他再次入选,参加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成为预备役方队的一员,位于方队七排面第9名,实现人生“二次受阅”的梦想。

今年3月8日上午,战友打电话告诉曾继煌有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阅兵的机会,问他去不去。在考研与青春军旅梦之间,他决定重新踏上征程,响应祖国的召唤。当天下午,他便向辅导员请假,买了去集结点厦门的动车票。因曾参加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他很快就从1000多人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阅兵的层层选拔。

96米、128步,这是天安门东西两个华表之间的距离,也是徒步方队将在天安门前以正步走过的距离。为了这96米、128步,7个月、200多个日日夜夜,要在训练场上走近万公里。曾继煌说,刚到北京,空气比较干,南方人不适应,会咳嗽,流鼻血。训练时,很多战友都是鼻孔塞着面巾纸在踢腿训练。方队训练的要点在摆臂、踢腿、齐步走和正步走,阅兵的标准极高,十分严格。踢正步时,前脚掌需离地30厘米,摆臂高度一致,行进时一分钟走112步,每步75厘米,不能有丝毫差错。站军姿时更是要做到2个小时不动弹,40秒不眨眼,“身体疼痛都是小事,脚底起泡,大泡里面有小泡,训练几个月时间磨烂了4双鞋,但我从未叫过苦,也从未后悔过”。

“我是一名大学生党员,也是一名退伍军人,踏上天安门广场的那一刻,我脑海里始终想着的是我的祖国,我的老部队和我的母校。”曾继煌表示,大学不仅教给他文化知识,还教会他做个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的热血青年。从莆田学院应征入伍,他在部队脚踏实地,夺红旗,争第一,学会了坚强。退伍后,回到莆田学院继续求学,不断地完善和提升自己。青春在哪儿都要灿烂绽放。

在校期间,曾继煌始终以一名军人的身份要求自己,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获得过国家励志奖学金、人民奖学金、校特级奖学金等。他还担任过工艺美术学院的学生会主席,秉承着军人为人民服务的天职,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另外,他还以志愿者的身份,组织“传承传统工艺,弘扬工匠新风”为主题的莆田大漆“非遗”文创暑期“三下乡”专项社会实践活动,积极为莆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贡献力量。

该校党委书记陈柴生向曾继煌颁发莆田学院“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后说,曾继煌同学2次接受习主席和人民的检阅,实属不易,学校引以为傲。希望曾继煌再接再厉,继续发扬部队的优良传统,在学校勤奋学习、乐于奉献、严格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再创辉煌,不负青春、不负名——“继煌”。同时,全校师生要学习身边的优秀典型,扎实有力推动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实际成效。

本报记者 吴伟锋  通讯员 阙丽君 文/图

上一条:莆田学院党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讨会 下一条:10月11日:《光明日报》报道莆田学院统筹布署,扎实做好主题教育各项工作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