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11月30日上午,文化与传播学院“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吉峰副教授,在《社会学概论》课程中开展了题为《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的“党建+课程思政”专题研讨,将党建思政内容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促使课程思政理念深入人心。
与以往不同,《社会学概论》课程于2021-2022年第一学期引入新的主题,旨在进一步探索社会学的同时,奏响“立德树人”最强音。首先,吉老师从国情入手,指出社会问题是指威胁社会秩序、阻碍社会发展、影响到社会多数成员的公共生活、需要动员社会力量进行干预的社会失调现象。譬如食品安全、人口老龄化、房价、生育率、性别矛盾等。其成因主要可以大致归结为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的快速发展,“发展不足”最容易产生问题;二是社会转型,新旧两种价值规范产生碰撞;三是城乡二元对立,城乡发展不平衡引发诸多问题。
那么,如何进行社会控制呢?吉峰介绍了我党对社会问题治理的基本情况:从基本思路上看,从“扶贫”到“发展”,从“输血”到“造血”,通过发展解决问题。改革不合理的制度,通过改革解决问题。提高政府与企业管理水平,通过管理解决问题;其次,开展了多方合作,综合治理。动员全社会力量,多方合作解决问题,譬如对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改善;最后,重视预防,防患未然。吉峰特别介绍了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探索的“欠薪预警制”的先进经验,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手段,对全区企业日常经营数据进行分析研判。
吉峰表示,社会待解决的事情是无穷无尽的,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但终将得以改善直至解决,我们要对党和国家充满信心。恰如十九届六中全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文化与传播学院第三党支部通过“党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实践探索,在党支部书记带领下,课程建设成果显著,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激发了学生自我成长新动能;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构筑了双向联动育人共同体,实现了党支部建设与教研室建设、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理论学习与育人实践的深度融合。
(供稿:文化与传播学院 杜海阳)

图为省第三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负责人吉峰副教授讲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