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峰
一、个人简介
教育经历:
2013.9-2017.5 东北师范大学 博士 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与传播方向)2006.9-2008.5 东北师范大学 硕士 传播学
1999.9-2003.5 东北师范大学 学士 英语
工作经历:
2024.1-至今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教授
2016.12-2023.12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副教授
2010.11-2016.9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讲师
2008.11-2010.10 莆田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助教
邮箱:jacky8027@126.com
二、科研项目
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课题(青年项目):“理论阐述与再构:闽台妈祖文化思想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3YJCZH058),2013年——2017年,主持,8万
2.福建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藩篱与破解:中国传统文化在福建省文化科技产业升级中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2017R0092 ),2017.4.1——2018.12.05,主持,4万
3.福建省社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闽台妈祖文化传播研究回溯与前瞻”,FJ2018JDZ043,2018.10-2022.01,主持,5万
4.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资助项目:“新媒体语境中的儒学传承与发展研究”,(归属于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15年,主持,2万
5.2022年牵头建立了一个校级科研团队“莆田学院华夏传播创新与实践研究团队”获批成立,主持,5万
6.“妈祖文化传承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08HX01)主持其中子课题:“海西建设视野下福建妈祖文化传播战略研究”,2010年,主持,0.5万
7.“广告专业课程案例教学研究与实践” (课题批准号FJQG10-097)(厅级)福建省教育规划办公室项目,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规划课题青年专项,2010年,主持,0.5万
8. “妈祖文化资源及开发利用研究”(项目编号为2009HX08),福建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万元,2010年,参与,0.5万
9.“新媒体语境中的娱乐化与儒学的传播:理论、实践与批评” (社科一般项目)(项目编号JAS150522),福建省教育厅2015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2015年,主持,1万
10.“海西建设视野下福建妈祖品牌文化传播战略研究”(项目编号为JA11219S),福建省教育厅A类项目,2011年,主持,0.5万
11.“高校公共突发事件管理长效机制研究”, 校级课题 2011年,主持,0.5万
12.“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运行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创新的研究与实践” (项目编号为JG201120),莆田学院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1年,主持,0.5万
13.“妈祖文化传承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项目编号2008HX01),主持其中子课题“新时期福建妈祖品牌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福建省高校服务海西建设重点项目,2012年,参与;
14. “妈祖文化传播研究----以历代妈祖诗咏为视角” (项目编号2008HX01),莆田学院妈祖文化研究院年度规划课题,2013年,主持,0.5万
15. “卓越计划下新闻传播类学科——教学与实践研究:基于人文素质培养的考察”(项目编号JG201323),莆田学院教学改革课题项目,2013年,主持,0.5万
16.“传媒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传统文化教育视角” (项目编号JG201535),莆田学院校级教学改革课题,2015年,主持,0.5万
17.“媒介技术时代下的妈祖文化传播研究”,莆田学院国家基金预研项目, 2015年,(项目编号:2015104)参与,1万
18.“中国古代宫怨诗传播符号的文化认同”福建省教育厅2016年度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2016年,参与,1万
19.“经典重塑:现代传媒语境中的儒学传承与发展研究” (项目编号2016078)莆田学院国家基金预研项目, 2016年,主持,1万
20.“从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思想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呈现及传承”(项目编号TB1741s ),福建省省委统战部B类人文社科项目,2017年6月5日,主持,0.5万
21.“福建省大学生妈祖文化信仰调查研究”。(项目编号DS2017008),莆田学院2017年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课题,2017年6月28日,主持,0.5万
22.2018年莆田学院校内科研项目(博士育苗基金),“回溯与前瞻: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18063,研究时间2018.07-2021.06。主持,3万
22.参与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一带一路”与妈祖文化传承发展研究》,编号18@ZH008
23.2019年5月20日,莆田学院教学改革项目《“一核多翼”妈祖文化类课程拓展式教学方法改革与实践研究》立项,JG201901,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主持,0.5万
24.2019年莆田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科研项目,“从习近平总书记文化自信思想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呈现及传承”,项目编号ZX2019-01,2019.3——2020.3,主持,0.5万
25.2019年,负责主持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科研创新团队“获得莆田学院立项,主持,5万
26.2019年10月21日,第三批校级应用型课程建设项目《广告学》立项,主持,0.5万
27.2020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网络媒介表征与木兰溪生态文化形象的建构研究”。2020.7——2022.5,ZX2020-22,主持,0.5万
28.2020年12月,《广告学》获得“课程思政”示范课及教学团队校级认定。主持,0.3万29.2021年3月10日,“吉峰网络名师教学工作室”获校教务处批准,在文化与传播学院正式挂牌成立。建设周期3年(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
30.2021年7月6日,福建省第三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获批,任负责人。
31.2021年莆田学院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广告学专业应用型学科体系建设与实践研究”立项,JG202174,2021.7-2023.6。主持,0.5万
32.2019年,牵头建立了一个校级科研团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传播的理论与实践科研创新团队",获批。
33.2021.12年牵头建立了一个校级科研团队“莆田学院华夏传播创新与实践研究团队”获批成立,资助经费主持,5万
34.2022年,主持莆田学院木兰溪综合治理研究院立项“传播学视野下木兰溪文化形象研究”。ML2022-5,2022.4-2023.4,主持,0.5万
35.2021年8月5日,主持莆田学院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多元化培养及提升研究”,2021.8-2023.12,编号:2021086,主持,2万
36.2022年6月,主持莆田市发改委2022年揭榜挂帅课题(横向课题),“加快打造东南沿海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路径和举措研究”。2022.6-2022.7,主持,3万
37.《妈祖文化对深化中国——东盟合作的独特价值与传播创新研究》(编号:2023BXW049)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排名第一参与者)
38.主持2024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八闽“‘福’文化的精神标识、传播路径与当代创新发展研究”,编号:FJ2024B079,主持,4万
39.主持2024年度莆田学院妇女理论研究院重点项目立项“经典新诠:《红楼梦》女性人物的非语言传播研究”(编号:FN2024-01)主持,2万
三、科研成果
论文著作:
著作类成果
1.吉峰:《闽台妈祖文化传播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17年4月,25.5万字;
2.吉峰:《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研究举隅》,九州出版社,2019年7月,27.5万字。
3.吉峰:《经典新探:王充<论衡>的传播学释读》,九州出版社,2021年6月,28万字。
4.吉峰:《闽台“福”文化观念探源》,鹭江出版社,2024.5。17万字,专著
5.吉峰:《广告新诠:一种媒介学视角》,兰州大学出版社,2024.10。40万字,专著
6.《妈祖学》(承担1万字),人民出版社,2013年,参编。
7.《妈祖文化传播导论》,厦门大学出版社,2014年,(承担2万字),参编。
8.《妈祖文化小故事》,海峡文艺出版社,2020年,(承担1万字)参编。
论文类成果:
1.Changes of Class Opinion Leaders under the Mode of Fujian-Taiwa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IoT Intelligent Analysis[J].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Mobile Computing,2022,March(3):1-13.(SSCI和SCI双检索,影响因子:2.336,SSCI的JCR分区:Q3,SCI中科院分区:四区)ISSN: 1530-8669,主办单位:Hindawi。
2.Research for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ivation of Word-of-mouth and Effect of Advertising on the Web[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Collaboration (IJeC),2023,19(2):1-10. (EI检索)DOI号为:https://dx.doi.org/10.4018/IJeC.316661。主办单位:IGI Global。ISSN: 1548-3673 EISSN: 1548-3681
3.《媒体奇观与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困境:以妈祖文化为例》,《新闻爱好者》,2021年第6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来源期刊)
4.《现代传媒语境下儒学的娱乐化传播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7年第3期。(北核);
5.《妈祖文化如何传播与营造“媒体奇观”》发表在《传媒》2015年6月下21总第209 期(南核、北核);第58-61页。
6.《妈祖文化多元化传播的策略与效应》发表在 《传媒》2014年11月上21总第194 期。(南核、北核);
7.《驱动、困境与展望:论用户画像技术在计算广告中的应用》(第一作者),《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1期;第59-64页。
8.《儒家文化在现代传媒业中的作用——兼论相关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凯里学院学报》,2017年4期;
9.《消费文化与妈祖文化传播窥释》,《妈祖文化研究》2017年第3期。第83-91页;
10.《浅析妈祖文化的网络传播》发表在《文化与传播》2015年第2期;
11.《妈祖文化新媒介传播研究》(第二作者)发表在《文化与传播》2015年第6期;
12.《SNS火爆校园的传播学解读》,《莆田学院学报》2011年第4期
13.《广告语言的风格美蠡测》,《怀化学院学报》2010年3月刊;
14.《网络广告互动性阐微》,《黑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第3期;
15.《广告跨文化传播刍议》,《黑龙江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6.《延续与重述:当代视野下中国古代神话传播的检视与思考》,《学术探索》,2019年第8期(南核、北核);第150-156页。
17.《王充的经学背景发微》(第一作者),《广西社会科学》2016年第2期(南核、北核);
18.《孔庙传播与儒家文化符号的关联度》,《重庆社会科学》(2016.12)(南核);
19.《娱乐化时代下的国学传播探析》(第二作者),《四川戏剧》2015年6期。(北核);
20.《视觉文化视域下红楼梦传播特征探析》(第二作者),《四川戏剧》2014年6期。(北核);
21.《传至异域的文化礼物——妈祖文化生根“丝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北核)2018年第2期;
22.《妈祖文化推动社区文化建设实践研究——以莆田地区K社区社会工作为例》,联合培养研究生黄瑶为第一作者,吉峰为通讯作者,《妈祖文化研究》2023年第1期;
23.《回溯与展望:莆田地区妈祖服饰文化考察》第二作者,《妈祖文化研究》2022年第1期;
24.《“疾虚务实”:王充《论衡》中传播观念解析》,《莆田学院学报》2022年第6期;第83-89页。
25.《莆田市妈祖文创产品现状与发展考察》,第二作者,《妈祖文化研究》2021年第4期;
26.《从<唐宫夜宴>看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莆田学院学报》,2021年第4期;第93-98页。
27.《华夏文化中扇子的社会交往功能考察》,《东南传播》,2021年第3期;第87-91页。
28.《社会工作介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育工作的研究——以妈祖信俗为例》,通讯作者,《妈祖文化研究》2020年第2期;
29.《传统文化拓展式教学的实践与创新——以妈祖文化类课程为例》,《妈祖文化研究》,2020年第3期;
30.《华夏文明传播的寻根与探索——兼论<共生交往观:文明传播的“中国方案”>》,《教育传媒研究》,2020年第4期。第64-65页。
31.《王充<论衡>中的传播语言论释读》,《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年05期 ;第44-56页。
32.《从<三菩提>看中华优秀传统的当代传播发表在《凯里学院学报》2019年第1期。第二作者;
33.《克已复礼:当代“礼”传播走向的社会学考察》,《理论与现代化》 2019年第4期;
34.《回溯、演进与展望——海丝之路之上的妈祖文化传播考察》,《妈祖文化研究》2019年第1期。第16-23页
35.《妈祖文化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对接》,通讯作者,《妈祖文化研究》2019年第4期。
36.《儒释道文化的通俗化传播:<三菩提>》,发表在《华夏传播研究》(第二辑),2018;
37.《反思与进路:经学视野下两汉文学理论研究述评》(第一作者)《文化与传播》2015年第4期;
38.《探究<老子>的传播观念》,《德州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39.《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方式与渠道》,《莆田学院学报》2013年第6期;
40.《传统文化视域下新闻传播类学科人文素质培养举要》,《文化与传播》2013年第6期;
41.《先秦文学传播主体流变考述》,《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6期;
42.传播学视阈下孔子文化思想传播渠道建构启示》,《莆田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43.《探究幽默元素在《庄子》文学传播中的运用》,《凯里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44.《妈祖文化当代传播路径的转型策略研究》(通讯作者),《妈祖文化研究》,202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