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图片
今天是: 您好!您是第 位访问者。
最新动态:
   文化与传播学院成功举办“智能传播与区域文化传承”工作坊   [12-08]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学院主页 >> 正文
“汉服博导”蔡尚伟教授莆院论道“建设学派” 把脉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4-08-07

莆田学院新闻网讯  8月7日上午,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互鉴书院山长蔡尚伟教授应文化与传播学院邀请,在李文正国际学术交流中心301室“传播与文化产业研究‘建设学派’的初步探索”为主题开设讲座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帅志强博士、文化与传播学院党委副书记吴继云、文化与传播学院、音乐学院、外国语学院、工艺美术学院的部分师生和莆田市传媒行业人员参加了本次讲座。

图为座谈会活动现场。吴少雄摄

讲座前,帅志强博士对蔡尚伟教授的莅临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介绍了蔡尚伟教授在学术领域取得的丰硕成果

讲座中,蔡尚伟教授以其丰富的文化建设工作经验为基础,对批判学派进行了深刻反思,“批判学派”与“建设学派”的辩证关系角度出发,创新性地提出了建设学派的基本理念。他强调,建设学派应形成“始于批判,终于建设”的逻辑闭环,既要有批判性思维,又要有建设性的取向和精神。蔡尚伟还指出,作为社会科学的学者,需维持理性与人文之间的平衡,不能以个人情绪代替社会的总体理性判断,要以理性逻辑为基本,开展建设性与批判性思考。此外,要擅于提出对策建议,要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要会做策划,能够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点石成金、化腐为神、高质高效,有创意的、科学化地去谋划。

图为四川大学蔡尚伟教授作主题讲座。李学博摄

在分享中,蔡尚伟教授结合近期在莆田地区的调研成果,鼓励大家勇于建设自己的学派,打开学术的可能性。他特别提到莆田拥有妈祖文化、海洋文化以及历史名人蔡襄等丰富资源,认为这些都可以成为建设学派的重要素材和灵感来源。蔡尚伟教授强调,要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用理论指导实践,再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理论,从而形成建设性的莆田学派

在交流互动环节,与会者积极提问,蔡尚伟教授一一耐心解答。

新华网记者李伟强提问:“如何将蔡襄这一北宋时期的杰出历史人物进行文化产业的建设?”蔡尚伟教授认为,蔡襄的廉洁文化、廉政文化可以形成干部教育培训的业态以及中小学研学等产业。但是对于分散的自然游客而言,蔡襄的书法文化属性更会吸引到年轻游客。增加体验环节文化品牌就会具有吸引力。

图为新华网代表李伟强提问。吴少雄摄

首届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李学博提问道:“如何将妈祖文化与数字经济进行融合,提升妈祖文化的传播效力?”蔡尚伟教授做了详细解答他说,任何传播都具有传播规律,要理清传播的逻辑,做到“价值要大、角度要小、死守规范、活讲故事”,还可以利用显著性原则,以IPIP,通过知名IP带动妈祖文化的认知度。

图为我院新闻与传播专硕的研究生李学博提问。吴少雄摄

新闻系副教授阮榕也向蔡尚伟教授请教道“红色文化传播如何做到公益性与产业的融合发展”蔡尚伟教授结合实例解答道,要细分红色文化的政治性市场与自然市场,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归纳出不同的文化资源,以适应不同的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的节点。

讲座最后,帅志强博士对蔡尚伟教授的精彩分享做了总结。表示,蔡尚伟教授阐述的“建设学派核心精神在批判中建设,在建设中批判,要打通学界与业界的壁垒,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他希望尚伟教授继续关心和支持新闻传播学科硕士点建设

图为四川大学蔡尚伟教授(左五)和与会师生、业界专家合影留念。吴少雄摄

蔡尚伟教授个人简介

蔡尚伟: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广播电视研究所所长、“美丽中国”研究所所长,中国美丽乡村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主任,互鉴书院山长,诸葛创意书院山长,由于多年身着汉服致力于汉服文化推广,被广大网友称为“汉服博导”。

蔡尚伟教授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文化产业合作共赢模式及路径研究”首席专家,也是中国“2009文化产业年度人物”,全国十佳百优广播电视理论工作者之一,中国新闻奖评委,长江韬奋奖评委。

研究方向为新闻与传播学、文化产业、美丽中国、美丽乡村。


/吴少雄、李学博

/郑秋琴

初审/阮榕

复审/帅志强


右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