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生学院记者团讯 记者 李尤 陈雅彤】2024年4月至12月,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开展的“体验劳动之美,共创成长之路”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得到了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学生的积极响应。该项目旨在将劳动教育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度融合,深入挖掘社区劳动教育资源,培育学院学生社区品牌活动项目,以楼栋或围合为单位开展劳动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提升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项目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采用“理论+实践”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同时,也邀请到专业人员教授、指导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其中,项目中的子活动——劳动技能培训课程涵盖了作物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园艺等,截止12月,凤达A#-B#楼栋超过400人次的学生接受了专业培训,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技能。同时,校园环保志愿服务活动也如火如荼地进行,包括“纸盒载绿意 校社共环保”活动、“气候行动周”志愿活动以及日常环保实践,共有400余名师生参与其中,形成了浓厚的劳动氛围。

图为“纸盒载绿意 校社共环保”活动。

图为日常环保活动成果图。
此外,“知行”青年师生植物园绿植领养活动也备受关注,70余名师生成功领养各类植物70余株,师生们通过亲身参与绿植的领养与养护,用最“接地气“的方式,培养了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与保护意识。“马兰开花”师带徒科研进社区活动依托学院环境工程、生物技术等专业优势,选拔优秀师生组建科研团队,深入社区开展前沿课题研究。其中,6个学生科研团队在导师的指导下,深入开展了土壤、水环境、植物多样性等多个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有力促进了学院与社区的环保教育与科研合作,更是将劳动教育与生态保护理念完美融合。

图为同学们正在为领养的绿植浇水。

图为专业老师带队实地教学。
为了充分展示学生们的劳动成果,增强学生的劳动成就感,学院还举办了劳动成果展示与交流会,共分为“作物种植技术”、“环保志愿服务”、“绿植领养”及“社区科研项目”等四大板块,共吸引超过500名师生参观交流。学生们通过实物展示、PPT介绍及视频解析等形式,生动展现了劳动实践的智慧与创新,这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也刷新了学生们对劳动实践与科研创新的认知。

图为同学们成果展示。

图为劳动创新成果分享现场。
劳动是一场生动的实践大课堂,培育勤劳精神,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劳动实践的系列活动,培养具有劳动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未来,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将发挥学院优势,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不断丰富、拓展劳动教育新形式,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劳动实践中去,为社会的绿色环保转型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