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联系方式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
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
电话:0594-2215260
网站:https://www.ptu.edu.cn/hjysw/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新闻 >> 正文

“走进烽火朗桥,传承红色基因”——莆田学院大学生木兰溪畔开启红色文化寻访之旅

2024年02月27日 23:40  点击:[]

图为参观现场。 环生学院供图

图为莆田市委办驻朗桥村第一书记连鑫介绍村情。 环生学院供图

图为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温林凤老师正在给实践团成员进行总结。 环生学院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围坐交流研讨。 环生学院供图

【环生学院记者团讯 记者 刘小汀 吴宛莹 林玉灵】仙游县钟山镇朗桥村地处莆田仙游边界,为莆田木兰溪最大支流延寿溪上游水源的发源地之一。三面环山,地理位置特殊,属于闽中游击区莆仙边根据地范围内,境内开辟了闽中特委和戴云纵队重要的地下交通站,是省定革命老区村。

为了深入挖掘、传承、保护好地方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2月27号,莆田学院“木兰薪火大学生社会实践队奔赴朗桥村,通过走访遗址、访谈百姓、聆听故事、教师总结、学生研讨、签订基地六部曲开展了一场生动的红色文化寻访活动。

活动伊始,莆田市委办驻朗桥村第一书记连鑫便与实践团成员们进行了亲切的交流。他先向实践团成员们详细介绍了朗桥村村情村貌、红色资源及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情况。他提到:“为了充分挖掘保护好地方红色文化,朗桥村修复了闽中特委黄国璋、苏华等革命先辈开辟的闽中游击区莆仙边根据地和牛鼻孔(亦称“红军坪”)等革命遗迹,配套建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宣誓广场及朗桥村老区革命史壁画和史料展示大厅,还引进了多媒体功能设施设备打造党课教室等”。

随后,连鑫带着实践队走访了林刘地下交通站历史建筑林刘地下交通站是朗桥老区村的一张重要红色名片,是市、县主题教育基地之一。在交通站遗址,同学一边聆听讲解,一边参观文物、查看资料,还详细访谈了周边百姓,沉浸式了解了“烽火林刘”的传奇故事,深刻体会了那段峥嵘岁月中王于洁、苏华等革命前辈与敌斗争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看了馆内那些珍贵的老照片、资料,访谈的时候,当地的老人还为我们讲了几位五老接头户的故事,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实践队员田凌燕说。

接着,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温林凤老师在交通站边的红军坪为实践队员做了总结。在她的引导下,同学们重温了看到的、听到的革命故事并从中一一提炼出蕴含的红色文化内涵。“三位革命前辈对党忠诚,不畏生死,令人肃然起敬,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一定会立足当下,努力学习,继承好党的事业”。谈到林牡丹等三名交通员被捕,受尽拷打逼供,但始终没有透漏游击队任何机密的时候,实践队员林汇说道。总结提炼后,实践队员们围坐在一起进行了深入研讨,围绕进一步传播好‘烽火林刘红色故事,继承和发扬好革命精神”主题各抒己见,现场氛围热烈而活跃为了下一步红色文化挖掘、开发工作持续有效开展,实践队与郎桥村签订了社会实践协议,并在郎桥村挂牌设立社会实践基地。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实践队员们亲身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魅力,也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同时,活动也为推动地方红色文化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下一步,实践队将继续走访一批木兰溪畔红色文化基地,结合所学所悟创造一批红色作品,将地方红色文化精神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吴佳凡



上一条:“追寻革命岁月,领略红色历史风貌”——莆田学院大学生开展了三下乡红色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下一条: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开展开学初实验室安全大检查

关闭

学院地址:莆田市城厢区学园中街1133号   |   邮编:351100   |   学院办公室:2215260   |   教学科研办:2696445      辅导员办公室:2658125  |   院长信箱  |  书记信箱  闽ICP备0094036号